《关于加强和改进教研部门工作的暂行意见》的正式实施,为教研部门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。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在贯彻落实《暂行意见》方面,秉承应急管理的使命担当,一直在不断努力,认真加强部门自身建设。回顾过去的五年,应急管理培训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得益于领导的关心支持,凝聚着老师们的辛勤耕耘,也承载着校(院)的殷切厚望。将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建设好,一直是我们的使命和梦想。
多种形式提高教学质量
为满足应急管理领域的前沿发展和干部教育培训的现实需求,我们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,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,开发特色课程。通过组建教学团队,开展实训式教学,针对突发事件的应对,开设桌面推演、案例教学课程,使教学更加贴近培训需求,有效提高学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。针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问题,我们特别开设了调节心理健康、构建积极心态的课程。在备课过程中,重视调研的重要性,鼓励教师到现场实践调研,与相关部门座谈交流,使得我们的课程不仅具有理论高度,还能紧密联系实际情况。同时,我们重视集体备课,发挥团队优势,一方面根据培训需求开发新课程,另一方面不断修改和完善已有课程,使课程质量不断提高。在过去六年中,应急管理培训中心连续获得主体班教学优秀组织奖,部门教师荣获了主体班教学优秀奖、主体班教学精品课和硕士研究生教学精品课等多项殊荣。这些成绩的取得,离不开部门每一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共同努力。
强化科研训练和产出
高质量成果是教研部门建设成效的试金石。为此,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不断强化科研训练和团队合作,推动高质量科研成果的产出。我们根据部门教师的能力水平和研究方向,组建了几个科研团队,并开展跨部门合作,定期进行学术探讨和交流,共同申报课题、撰写调研报告和期刊论文。通过这些活动,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。同时,我们还加强了应急管理案例的建设,收集、整理和撰写应急管理领域的典型案例,参与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的案例研究,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分析资料。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与应急管理学会联合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活动,邀请省内外应急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,这不仅拓展了教师的学术视野和思路,也提高了中心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。
突出决策咨政研究优势
在决策咨政工作方面,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十分注重发挥学科专业优势,突出专业特色,不断加强部门教师参与决策咨询研究的力度和深度,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决策咨询课题,提高教师参与决策咨询课题的积极性。在咨政课题研究中,我们敏锐及时地聚焦突发事件,充分开展实地调研,虚心向基层人员请教和学习,了解真实情况,收集资料和信息后认真分析思考,总结提炼形成咨政建议。经过几年的努力,应急管理培训中心的决策咨询项目申报率持续增长,咨政建议获批成果和部门的咨政类考评得分位列全校前茅。同时,也增强了老师们高质量成果产出的成就感、荣誉感与获得感。今后中心将继续努力,不断提高决策咨政工作的质量和水平。
重视教师团队建设
应急管理培训中心非常注重师德师风和学风建设,要求教师时刻牢记党校姓党,遵守党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,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,自觉履行职责和义务。部门内注重团队协作,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合作,组建跨研究方向、跨年龄层次的教学和科研小团队,交流和分享教学科研经验,共同开展课程设计、进行学术研讨、申报研究课题。教师们相互支持、相互鼓励,增强了部门教学科研团队的凝聚力、战斗力和创造力,为产出高质量成果奠定了基础。部门也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,通过老教师帮扶刚进校的青年教师,带领他们参与课程设计、学术交流和课题研究,为青年教师创造了更多的教学和科研机会,帮助他们迅速融入党校的工作和生活。通过这些措施,营造了一个团结友爱、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,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。
严格部门内部管理
我们明白,要想让教研部门的工作有成效,就必须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实施更严格的管理。第一,是抓制度建设。我们制定并完善了部门内部的管理制度,包括职责分工、工作要求、评优评先等。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,让他们参与到管理中来,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、有据可依。第二,强化目标管理。我们以高质量成果为导向,明确了应急管理培训中心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。强化目标导向,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要求,确保工作成果符合预期目标和校(院)要求。第三,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,重视内部沟通和协作,搭建了内部交流平台、微信工作群等,提高了工作效率。教研部门定期召开内部会议,交流教学、科研和决策咨询工作的情况,讨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,使教师能够及时交流和分享工作经验,促进了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。第四,重视加强过程管理。在工作过程中,定期做好高质量成果的记录和总结,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,并督促老师们改进和提高。
(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任,教授)